欢迎光临广州医养融合康复医院官方网站!
2021-11-26 16:02:39
浏览:
科室:消化内科
一、病毒性肠炎概述
据医养融合康复医院消化内科专家介绍,病毒性肠炎又称病毒性腹泻,是一组由各种致泻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。引起本病***常见病原体的是轮状病毒、诺如病毒、肠腺病毒等。常出现发热、恶心呕吐、腹泻、水样便等非特异性的全身及消化系统症状。病情严重的患者,可能出现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。
二、病因与发病机制
从西医的角度来看,病毒性肠炎的诱发因素为饮食不洁以及肠道免疫力下降,从而造成肠道寄生的肠道病毒开始大量繁殖,进而形成病毒性感染。***常见的病原体是轮状病毒、诺如病毒、肠腺病毒。另外,与腹泻有关的其他病毒还包括柯萨奇病毒、埃可病毒、星状病毒、呼肠病毒、原型嵌杯病毒、冠状病毒等,但相对较少见。
从中医的观点来看,认为病毒性肠炎中医归属于“泄泻”中的“暴泻”范畴。由于感受寒湿或湿热之邪,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,水谷清浊不分,并走大肠而成,是以腹痛、腹泻、泻下急迫、肠鸣,甚至灼热等为主要表现的泄泻类疾病。
三、病毒性肠炎分类
病毒性肠炎根据感染的病原体不同,疾病分类如下:
1、RNA病毒性肠炎
一般见于人类杯状病毒、轮状病毒、诺如病毒、札如病毒、星转病毒感染,RNA病毒性肠炎会出现发热、呕吐、腹泻,粪便里面没有血,诺如病毒和札如病毒的病程1~3天,其他病毒2~8天,RNA病毒性肠炎临床上为排外性诊断,鉴定限于研究实验室和公共健康实验室。
2、DNA病毒性肠炎
一般见于腺病毒,主要为40型和41型。潜伏期为1~3天,临床表现中发热症状不常见,呕吐症状显著,腹泻症状常见,患者粪便中也没有血,需要用商品化的酶免疫分析法诊断,临床上为排外性诊断。
四、临床症状
病毒性肠炎一般起病急,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,排黄色水样便,无黏液及脓血,量多,多数伴有发热,患儿早期可能出现呼吸道症状。成人感染者发热及呼吸道症状较儿童少。其他并发症状有腹胀、腹鸣、腹痛和恶心、呕吐等。也可有全身乏力、酸痛、头晕、头痛等症状。腹泻重者可发生等渗性脱水、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。
病毒性肠炎的典型症状在儿童中呕吐更为常见,而大部分成人的表现为腹泻。常见的基本症状包括头痛、发热、寒战和肌痛。大便的特征是不成形的水样便,没有黏液,病毒性肠炎容易并发中毒性肠扩张、肠穿孔。
五、易患因素及人群
1、婴幼儿、儿童;
2、健康状态低下的老年人;
3、免疫力缺陷的人群等。
六、辅助检查
1.粪便常规检查
2.血常规检查
3.电镜或免疫电镜
4.酶联免疫吸附测定
5.斑点杂交或聚合酶链反应
温馨提示:以上内容均由我院专家整理,所有解释权归医养融合康复医院拥有,未经同意不得转载,侵者必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