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广州医养融合康复医院官方网站!
2022-09-23 00:00:00
浏览:
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,太阳在这***到达黄经180度,直射地球赤道,因此秋分当日昼夜均分,各12小时,秋分是一个特殊的日子。秋分表示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,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,人们在养生中也应遵循阴阳平衡的规律,秋分过后,我国北方地区普遍气温下降,秋高气爽,呈现出典型的秋季气候,而广东地区秋老虎也正缓慢撤离,气温下降速度逐渐加快,昼夜温差增大。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、闭藏,所以人们的起居、饮食也要相应调整。秋分节气前后,医养融合康复医院专家提醒大家应当注重护阳养阴,防寒保暖。
一、滋阴防秋燥 养生重平衡
随着暑气渐渐退去,气温开始徐徐下降,间中有绵绵阵雨,但整体雨量减少,气候多以晴热干燥为主。秋气与肺气相通,中医所说“燥胜则干”即是指肺为清虚娇嫩之脏,不耐燥热,燥气偏胜则易伤肺阴,从而出现皮肤及黏膜干燥等阴伤肺燥的症状。肺喜润恶燥,正如《饮膳正要》所说:“秋气燥,宜食麻以润其燥”,应当选择柔润之品以润肺燥。
医养融合康复医院专家建议,在秋分时节,可适当多吃些辛酸味、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,特别是白萝卜、胡萝卜。秋分养生虽然以多吃“辛酸”果蔬为主,但也不可吃得太饱,以免造成肠胃积滞。需要注意的是,秋分后寒凉气氛日渐浓郁,如果脾胃不好、经常腹泻的人,水果吃多了还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。
秋分节气来临,天气干燥,人们的身体很容易缺水,从而开始“秋燥”,除此之外,秋分天气转凉,脾胃容易受凉,所以秋分节气也要注意胃部的保暖!秋分过后,气候渐凉,胃病反复多发。患有慢性胃炎的人,应特别注意胃部保暖,适时增添衣服,夜晚睡觉盖好被子。此外,还要注意忌口,不吃过冷、过烫、过硬、过辣、过黏的食物,戒烟戒酒,忌暴饮暴食。可多吃一些养肺的食物,如百合、荸荠、银耳、山药、秋梨、蜂蜜等,另外也可以使用上述食材制作膳食,如冰糖银耳羹、黄金秋梨汤、百合莲子汤、芡实山药羹等。
二、户外益身心 运动不可少
秋天是锻炼的大好时机,但此时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,因此运动也要顺应这一原则,即运动量不宜过大,以防出汗过多,阳气耗损。另外,由于人的肌肉韧带在气温下降的环境中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,导致肌肉伸展度明显降低,关节生理活动度减小,容易造成肌肉、肌腱、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。
因此,在每次运动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。秋季早晚温差大,尤其是清晨温度较低,如果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,不要穿着单衣去户外活动,应根据户外气温变化,增减衣物。锻炼时,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,应等到身体发热后,才可脱下。锻炼后,还切忌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,以防身体着凉。
三、自古逢秋悲寂寥 情志养生不可少
自古逢秋悲寂寥,我国古人就发现,入秋后人体的精、气、神与之感应亦趋于收敛降潜的趋势,因而随着秋意渐浓,人体容易出现精神萎靡之秋乏症状以及莫名的心情低落之“悲秋”情绪。其实现代医学研究发现,这与我们人大脑松果体分泌的“褪黑激素"有关。这种激素会抑制甲状腺素、肾上腺素分泌从而让细胞变得“怠惰”。褪黑激素的分泌与阳光有关,阳光较少“褪黑激素”就会增多。秋季常常阴雨连绵,过多的"褪黑激素”会让人精神涣散、消沉抑郁,人们就变得多愁善感,情绪容易低落。中医认为,秋季对应的是五脏中的肺脏。而肺在情志中对应的是忧(悲) , 因此有悲忧易伤肺的说法。肺主气,所谓“悲则气消”。忧虑悲伤易导致人的精气神消耗,这无疑会影响到肺脏健康。
医养融合康复医院专家提醒大家,秋季应以乐观心态面对生活。“常笑宣肺”秋季人们情绪容易有垂暮之感,应保持神志安宁,要保持良好的情绪,减缓秋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,收敛神气,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。中医有"常笑宣肺"一说。笑对呼吸器官、胸腔、腹部、内脏、肌肉等器官有适当的协调作用。建议周末到户外散步、野餐,或到海边轻踏绵绵细沙,或到果园、田野去参与短时间的农家乐活动等等,既能够感受大自然的美景、秋天收获的气息,又能达到锻炼身体、愉悦心情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