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广州医养融合康复医院官方网站!
2021-11-26 15:50:49
浏览:
科室:消化内科、肛肠外科
一、便秘概述
据医养融合康复医院肛肠外科专家介绍,便秘是多种疾病的一种症状,也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疾病的诊断,如慢性便秘。对不同的病人来说,便秘有不同的含义。 常见症状是排便次数明显减少,每周排便次数少于3次,粪质干硬,常伴有排便困难感(包括排便费力、排出困难、排便不尽感、排便费时及需手法辅助排便)的病理现象。由于正常的排便习惯差异很大,摄食种类及习惯、生活习惯、环境因素、精神状态等都可以影响排便习惯。有些正常人数天才排便一次,但无不适感,这种情况不属便秘。所以,迄今为止,还很难给便秘下一个确切的定义。
二、病因与发病机制
从西医的角度来看,认为便秘可分为器质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两类,器质性便秘是明确病变所引起的便秘,包括肠管病变引起的肠腔狭窄,内分泌或代谢疾病如糖尿病、甲状腺功能低下等,神经系统疾患如脑卒中、脊髓损伤、周围神经病变等,以及服用某些可导致便秘的药物如铁剂、抗抑郁药、钙通道拮抗剂、利尿剂等;功能性便秘尚没有明确病因,多因不良生活方式而导致,不良生活方式包括饮水过少,食物中缺乏纤维素、工作学习紧张等。
从中医的观点来看,认为便秘发生多由燥热内:外感寒热,内伤饮食情志,阴阳气血不足。阴寒凝结、气滞不行或大虚,传送无力或血虚津亏道干涩等原因,造成肠道失调,大肠传导功能失常,粪便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,粪质干燥或坚硬,即形成便秘之病。便秘虽属大肠传导失常,但与脾胃肝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。如阳明胃热过盛,热灼津液,津伤液耗,肠道失润;脾气不足,则气虚而传送无力;肝气郁结,气机壅滞,则“气内滞而物不行”,或气郁化火,火邪伤津,亦可使肠道失润;肾开窍于二阴而恶燥,又主五液,肾阴不足,则肠失濡润,肾阳不足,则阴寒凝滞,津液不通。故四者功能失调,皆为便秘之由。
三、便秘分类
根据是否存在器质性病变,可分为︰
器质型便秘∶指因直肠、肛门病变等肠道疾病,以及因精神神经系统、内分泌系统等肠道外疾病,以及使用一些导致便秘的药物等所引起的便秘。
功能型便秘∶不存在器官的器质性病变,指主要因不良生活习惯如排便习惯、饮食习惯及精神压力等引起的便秘。
根据不同病理生理机制,可分为:
排便障碍型便秘︰指由于盆底功能障碍或盆底肌协调运动障碍,导致粪便堆积于直肠内而不能顺利从肛门排出。
慢传输型便秘:指肠内容物从近端结肠向远端结肠和直肠运动的速度低于正常人。
混合型便秘∶兼具以上两型的原因和特点。
四、临床症状
便秘的主要表现是大便次数减少,间隔时间延长,或正常,但粪质干燥,排出困难;或粪质不干,排出不畅。可伴见腹胀,腹痛,食欲减退,暖气反胃,大便带血等症。常可在左下腹扪及粪块或痉挛之肠型。
急性便秘多由肠梗阻、肠麻痹、急性腹膜炎、脑血管意外、急性心肌梗塞、肛周疼痛性疾病等急性疾病引起,主要表现为原发病的临床表现。
慢性便秘多无明显症状,但神经过敏者,可主诉食欲减退、口苦、腹胀、嗳气、发作性下腹痛、排气多等胃肠症状,还可伴有头昏、头痛、易疲劳等神经官能症症状。症状的发生可能与肠蠕动功能失调有关,也可与精神因素有关。由于粪便干硬,或呈羊粪状,患者可有下腹部痉挛性疼痛、下坠感等不适感觉。有时左下腹可触及痉挛的乙状结肠。
五、易患因素及人群
1.饮食不节,易生湿积热,湿热下注肛门,使肛门充血灼痛,引发便秘;
2.劳累过度,久坐则血脉不行,久行则气血纵横;
3.久忍大便,大肠积热;
4.缺乏锻炼和不规律作息;
5.精神压力过大;
6.肠道菌群结构失衡;
7.好发于老人、孕妇、婴幼儿;
六、辅助检查
1.实验室检查:血常规、粪便常规、粪便隐血试验、凝血功能
2.肛门直肠指诊
3.结肠镜
4.排便造影检查
5.肛管直肠测压法
6.结肠测压
温馨提示:以上内容均由我院专家整理,所有解释权归医养融合康复医院拥有,未经同意不得转载,侵者必究!